持续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有效覆盖,要求村(居)法律顾问每月提供不少于1次、4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全面推开“在线复议”,降低解决行政复议的成本;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众减免鉴定费用……2025年,省司法厅向社会公布9项爱民承诺事项,于细微处暖人心,以服务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承诺如金,有诺必践。几个月来,省司法厅始终以“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的担当,将一项项承诺化成了实实在在的为民举措,变“民生清单”为“幸福账单”,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1.开展规范涉企
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谈及行政执法发生的变化,洛阳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罗道明感慨:“我们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共享与智慧监管,以非现场监管为主替代传统现场检查,实现对违法行为的精准高效发现,现场检查频次明显减少,执法质量显著提升。”
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对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省司法厅专门召开整治涉企四乱动员部署会、全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座谈会等,印发全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督促15个省直重点部门全部制订实施方案,指导市县全部建立工作专班;同时,分级开展全覆盖、拉网式自查,发布征集涉企执法问题线索公告,动态监测全省罚没收入情况,建立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信息共享机制,多渠道、多途径收集问题线索,并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分类施策、靶向纠治。
着力强化行政检查源头治理,省、市、县三级清理检查主体37个、执法人员1万余名,全省19.1万名执法人员实现电子亮证;在全国率先建设行政执法事项梳理系统,已完成梳理行政检查事项3500余项。针对类案问题、共性问题,建立完善制度63个。
2.畅通行政复议渠道
面对全省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实际,各级行政复议机构通过扩大宣传、畅通申请渠道、提供便民服务措施等方式,让群众从“不知复议”到“选择复议”。督促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构通过官方网站等各类媒体对外公布“掌上复议”微信小程序、全国行政复议服务平台等“在线复议”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在线复议”的知晓度和认同度。
同时,及时指导当事人在线申请复议、补充提交补正材料等,实行了复议申请网上提交、接收、受理审查和分案处理,有效提升了群众申请复议的便捷度。今年以来,全省共接收网上申请4515件,占全部申请的25.02%。
3.开展“公证规范优质”行动
上门公证、开辟特殊群体绿色通道等,是省司法厅开展“公证规范优质”行动的具体举措。为切实减证便民,方便群众办证,省司法厅指导全省公证机构在当地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规范设立办证点53个,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据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共办理各类公证18.8万件,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办理公证11.8万件。“五一”期间组织全省公证机构针对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开展公证公益服务周活动,活动期间共发放公证宣传资料7.8万份,免费提供法律咨询9631人次,为劳模办理公证27件,减免费用共计1.9万余元。
4.降低特殊困难群体司法鉴定
收费标准
今年以来,全省共办理司法鉴定案件8.74万件,组织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对涉及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司法鉴定事项,减收不低于法定标准20%的费用。
截至目前,全省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开展义诊279场,上门为特困群众服务756次,接受群众咨询3026人次,为残疾人、贫困户等特殊困难群众减免鉴定费用29.5万元。
5.开展“豫见法治·共筑和谐”
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活动
在开学季,省司法厅联合省教育厅开展2025年春季开学法治宣传教育、全省教育系统第四届法治教育宣传周等活动,通过集中开展普法宣传,切实提升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今年5月,省司法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网信办开展“全国网络普法行·河南站”活动,通过“互联网+普法”形式,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指导各地充分利用集市、农民艺术节等开展“法治赶集”“法治夜市”等民法典宣传活动1.3万余场;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依托“法律明白人”网络培训平台对全省26.9万名“法律明白人”进行培训,切实提升“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6.常态化开展“践行‘枫桥经验’·助力平安河南”
人民调解专项活动
近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常态化开展“践行‘枫桥经验’·助力平安河南”人民调解专项活动,针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婚姻家事等常见多发矛盾纠纷,指导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加大排查化解力度,坚持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分类梳理、登记建档、及时就地予以化解,同时定期回访已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当事人,及时掌握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督促履行约定义务,防止纠纷反弹。
7.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供给能力
去年,省司法厅在全国首家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出台《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4—2026年)》,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涉外法律服务中心。
联合省商务厅、省工商联举办涉外法律服务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供需对接会,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与省发改委、商务厅举办民营企业出海能力提升培训会,助力企业有效应对国际经贸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挑战。
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郑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联合省律协、郑州市律协举办多场专题法律讲座,聚焦中资企业“出海”建厂等法律实务,助力本土律师提升跨境法律服务能力。
8.持续推动村(居)
法律顾问工作有效覆盖
今年以来,省司法厅积极督促指导各地不断加强和规范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在保持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村(居)法律顾问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效。
截至目前,全省1.32万名村(居)法律顾问接受咨询、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意见近17.6万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近1.7万件,提供现场法律服务30.8万多次,为村(居)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7382条。
9.扎实推进狱务公开
严格执行《河南省监狱监狱长接待日工作规范》,每月10日,全省监狱集中开展“监狱长接待日”活动。2025年上半年共组织监狱长接待日活动180余场次,接待罪犯及其亲属共计1300余人次,收到业务咨询281条、工作建议19项、问题反映63项,受到了罪犯及罪犯家属的普遍好评。
邀请聘任的执法监督员到监狱指导工作,不断提升监狱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2025年上半年全省监狱共邀请执法监督员开展活动12次。
来源丨河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