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实验室
打官司前,先通过智能胜算系统算下输赢概率,再决定是否上庭;进法庭前,去模拟法庭进行“对抗式模拟”及“教练”服务来提高胜算……这是天同律师事务所正在着力打造的产品。创始人蒋勇对南都记者表示,数据化分析和模块式整合或能改变现在律所的运营模式。同时,天同打破了常规律所维系客户的理念,专注商事诉讼,专注为10%客户提供精细化服务。
专注商事诉讼
2002年,律师出身的蒋勇准备第一次创业时,国内的法律服务市场留给他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蒋勇回忆说:“那时候北京已经有500多家律师事务所了,并且在每个非诉讼的服务领域都已经强手如林,比如房地产、IPO、金融等各个方面。”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律师税务所,天同想获取到自己的位置,一度让蒋勇很头疼。
是否还有适合小规模的创业团队可以涉足的领域?
此时,蒋勇发现商事诉讼这一利基市场。“首先,我们团队中有对于诉讼和法院审判比较熟悉的专才。其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在这个细分领域没有领头羊,大家处在一个混乱竞争的状态,发展水平不够高,市场占有率百分之一的律所都没有”蒋勇向南都记者分析。他相信在这个细分领域不断挖掘、在产品上取得优势的话,在行业中比较容易脱颖而出。
选择了一个利基市场后,专业门槛极高的法律行业该如何创新?蒋勇向南都记者分析,绝大部分律所都是“客户有什么需求就做什么业务。”天同则只做自己想做的商事诉讼业务。
据了解,天同在面对批量案件时只选择一成案件去做。其他九成案件都会根据不同的情形告知客户相关办法:如果没有胜算,天同便告知客户放弃上诉,如果前景不明,则建议跟对方和解等。这样为天同带来的好处是,让律所的胜诉率大幅提高。蒋勇给出的成绩是“去年的胜诉率在90%以上。”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跟天同的定位和精力有关。蒋勇说:“现在有很多新词都可以套用,小而美、专注、极致等等,但其实我们当初,只是在精力、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做好这一件小事。”据了解,目前天同所仅有律师10余名。
其次,这跟客户的需求有关。对于商务诉讼这些客户来说,商事诉讼的需求是非常低频次的。对此,蒋勇认为:“业务频次越高的话,专业门槛会越低,事实上市场已经一片红海。反之频次越低,对于品质的要求会越高,才有更多机会提供精细化服务。”
蒋勇补充:“我们放弃了维系客户的说法和理念,而是去强调我们自身对产品的追求。让客户出现问题的时候能找到我们就O K了。我们认为这种模式和观点对于这种低频次需求的专业领域是非常适合的。”
目前,天同所的目标客户主要是以大型的企业和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主,占了80%以上。
在维系客户方面,天同直到现在坚持每年给目标客户的法务部主管寄送《天同案例参阅》,书中有天同所做的案件、律师的分析和结果等,让可能有相似需求的公司作为参考。
同时,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天同将所有外寄的文件都上了微博、微信的二维码,创建了律师事务所中第一个自媒体品牌:天同诉讼圈。蒋勇说:“圈子的形成和粉丝的互动,逐渐形成了全新用户社区,进而形成口碑互动,无形中提升了天同的品牌影响力”。
打造数据“天同码”
蒋勇习惯用“用户痛点、用户体验”这些在互联网领域热炒的词儿来跟专业的法律业搭上边,他甚至喜欢用“产品经理”的视角去打造产品。蒋勇认为,天同这条“高大上”的路线,看上去跟互联网思维中所想讲的大量屌丝群体是两个方向,但二者却遵循了相同的要求,比如专注、极致等细节。
蒋勇举了两个例子。
律所每天要面对动辄几大箱子的案卷材料,不仅律师头疼,法官也头疼。天同所推广了一项名为可视化的工作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将几大箱的材料缩减为几张图、几个表或者是数字化演示的动画视频,让法官一看就明白,大大简化了法官的工作量,也使得庭上归纳争议焦点和厘清法律关系变得容易。蒋勇向南都记者解释:“这些设计,是因为我们把法官和当事人都看成了用户。”
同样,遵循这一视角,天同借鉴国外百年前便出现的“钥匙码”对过往案例进行编码。
法律专业领域有个特点,要遵循过去的很多案例,但是这些案例又是数量庞大的,那么这个案子应该遵循哪个案例呢?目的是可以协助律师方便找到当事人案件对应的参考案例,将其称为“天同码”。
南都记者了解到,天同目前主要从诉讼技术的模块着手。过去每个律师做案件的能力混杂在一起了,每个人处理一个案件。但蒋勇发现,其实每个人在处理案件的这个能力是模块化的,一旦对模块化能力进行分解,有可能对他的能力发展方向做智能化的处理,慢慢地实现少量的计算机替代,变得更加智能化。
事实上,在其他行业这一数据分析的手段较为普遍,但蒋勇说:“目前在国内采用这种方法的律所却并不多。”按照蒋勇的思路,虽然目前来看天同码和可视化分析系统还是一个雏形,但未来会是一个全新的大数据的运用方法,希望能成为法律的人工智能的尝试。
“不仅服务天同,而且以后还可以赚钱?”南都记者问。
蒋勇说:“是一个方向。但目前还不成熟,还不急于推广。当大家都能接受这样的理念和方法的时候才会有市场。”
尝试模拟庭审
从目前来看,传统的律师行业的变革,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规模扩张。另一种是互联网电商的办法。简单来说,就是希望利用互联网的聚合能力,成为法律服务的入口。像所有电商平台一样,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还要建立一套网络机制来确保线下的服务能力,网站自身最终通过O 2O模式获利。
但蒋勇认为,事实上还可以尝试更多的选择。以天同为例,可以邀请退休法官或者权威学者、资深律师作为模拟庭审法官,天同所内不同团队模拟案件当事人双方,并组织专家陪审团,通过真刀真枪的双方对抗演习。蒋勇说:“这些都是律所可以尝试的路径。”
从律师行业跨到技术领域时,蒋勇坦言,虽然在法律等专业领域有优势,但互联网等方面的人才是天同的最大瓶颈。
在谈到融资的问题上,蒋勇的回答是:“不缺钱。但缺技术和管理经验”他说:“一方面我们担心资本不理解我们的专业发展方向,法律专业服务机构必须着眼长远,不能轻易复制,而非急于回报。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够获得资本代表的管理经验和新技术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