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律师西部锻炼 | 在内蒙古参加西部锻炼计划青年律师群像

2025-05-19 15:19:00 来源: 浏览:18458

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有这样一群来自江西、河南、江苏三地的西部锻炼青年律师,他们怀揣着对法律事业的热忱和对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感,告别繁华的都市生活,踏上这片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土地,为当地群众送去法律的温暖和力量。

为推动东西部法律人才交流,2024年司法部启动了“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旨在选拔优秀青年律师到西部地区,特别是律师资源匮乏的边疆民族地区、艰苦山区等,充实基层法律服务力量。内蒙古自治区律师行业积极响应,为青年律师提供实践锻炼的广阔平台,青年律师到岗后迅速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在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咨询、普法宣讲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来蒙的20名青年律师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起,参与调解200余起,提供免费法律咨询920余次,提供其他法律服务1500余次。

参与信访解难题  彰显专业释法理

来蒙锻炼的青年律师积极参加信访案件讨论会,从专业角度提出法律意见,主动与上访人员对接,对上访人员的诉求依法分析,引导当事人进入法律援助诉讼渠道,担任法律援助代理人。

面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挂职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司法所的河南律师王建平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从法律角度剖析问题根源,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一起家事纠纷中,三家人相互诉讼,在法院立了十几个案件,涉及遗产继承、名誉侵权、人身侵权、财产分割等,矛盾程度极深,几方当事人都多次进行信访。王建平与司法所、信访局工作人员多次与几方沟通了解情况,发现矛盾根源在于几方子女的婚姻问题上。经过多次上门调解、查阅历史资料、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做好财产分配工作,化解各方心中的积怨,最终于今年1月在调解室达成和解并签下了和解协议。

投身援助细办理  深入牧区赢满意

尚在参加“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启动仪式时,江苏省青年律师徐浩贤就收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法律援助中心的消息,在得知一起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缺少法援律师辩护时,他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安排,并连夜奔赴阿里河镇,第一时间去检察院阅卷并会见了犯罪嫌疑人。

在充分了解案情后,他多次往返于检察院、法院之间,与承办检察官、法院就案件事实和量刑建议进行沟通,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为当事人提供辩护,充分保障了实体公平和程序正义,为当地进一步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尽心出力。此外,他还对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等民事案件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半年来共计办理16起法律援助案件。徐浩贤表示,尽管法律援助是无偿的,但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保障不能打折扣。

2024年11月21日,占淑莹律师走进科布尔镇嘉园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挂职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科布尔司法所的江西律师占淑莹回忆道:“一天,一位农民工找到我,哭诉自己辛苦工作一年却没有拿到应得的工资。家里老人病重急需用钱,他心急如焚,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占淑莹了解情况后,立刻着手收集证据,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协商。然而,用人单位却百般推诿,拒不支付工资。占淑莹没有退缩,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为农民工讨回了拖欠的工资。拿到工资的那一刻,农民工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占淑莹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开展普法广宣讲  走进基层促和谐

来蒙锻炼的青年律师积极配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深入学校、牧区、企业、老年养护院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民法典》《刑法》《法律援助法》等法律知识。进校园、社区开展了“未成年保护,预防校园欺凌,送法进校园普法”“法治课堂进社区,普法教育助成长”等活动。截至目前,青年律师们共开展法律宣讲112场。

2024年 10月31日,在鄂伦春自治旗司法局调解工作室,徐浩贤律师接待群众咨询。

徐浩贤律师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司法所后,注重抓好法治宣传,同司法所的同事一起通过摆摊设点、法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并进一步提出“律师零距离,普法正当时”网络普法活动,以法治故事、法律解读、以案释法、法治活动剪影等为切入点,解读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法律热点问题。同时,他同鄂旗司法局的同事一起,根据老年人群体常见的精神赡养、养老方式、财产处分权等热点法律问题,共同拍摄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普法短视频,在十里八乡广泛传播。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占淑莹律师主动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在社区广场上,她摆起咨询台,耐心解答居民们关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动权益等方面的问题;在学校的教室里,她用生动有趣的案例,为孩子们讲解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保护自身安全;在企业的会议室里,她为企业经营者分析合同风险、讲解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助力调解化纠纷  参与个案解疑问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法律智慧找到双方心坎上的平衡点。”挂职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镇的闫亚峰律师将法律思维融入调解全过程,成功化解30余起纠纷,涉及土地流转、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多个领域。在处理耕地、草场和宅基地转让等纠纷时,他创新采用“现场丈量+法律算账”的方式,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

挂职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葛根庙司法所的丁香律师说:“调解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润滑剂’”。面对这些调解案件,丁香律师不辞辛劳,多次往返于当事人之间,耐心沟通、悉心调解。在调解过程中,丁香律师不仅关注法律的公正,更注重情理的融合。为了更好地服务内蒙古地区的群众,她深入蒙古族聚居区,学习蒙古族文化,以便更好地与当地群众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她尊重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将法律知识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用蒙古族群众熟悉的方式讲解法律条文,增强了群众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坐班咨询倾热忱  服务牧民暖人心

来蒙锻炼青年律师每日在司法所坐班,为牧民热心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服务内容涉及土地纠纷、婚姻家庭、劳务合同等方面,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的服务态度,赢得了牧民广泛赞誉。

徐浩贤律师日常在阿里河司法所及鄂伦春自治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法律咨询窗口值班,一张办公桌,一台笔记本,目前已接待140余名群众,解答100余人(次)法律咨询。“法律咨询是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最基础却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直面老百姓的第一道窗口,能否回答好老百姓的法律疑问,解决好老百姓的法律难题,是老百姓对司法为民、司法便民最直观的感受。”他说,要以“挂号问诊”般的态度处理群众的法律问题,认真提供法律建议。正是这样的服务态度,使他深受当地群众的信任,在他处理的各类法律事件中,有效解决群体事件3起,化解涉政府纠纷2起。

参与西部锻炼的律师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在内蒙古的各个角落散发着光芒。他们用法律的力量维护公平正义,用爱心和耐心传递温暖与希望。他们的付出,助力这片广袤的土地更加和谐美好。

 

来源:《中国律师》2025年第3期

  • 0371-53385618

  •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龙子湖街道龙子湖木华广场3号楼B座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