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自觉树牢“大司法行政”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司法行政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日前,由省司法厅举办的首届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圆满闭幕,来自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的21个志愿服务项目作了交流展示,最终评选出3个示范引领奖、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和9个三等奖。即日起,开设专栏“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展示”,对其中优秀项目予以展示。
急救地摊,传授救命技能
在郑州,有这样的地摊:不卖东西,只教急救技能。
这些地摊的“摊主们”是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的红十字志愿者,下班后摆“急救地摊”,义务为过往行人传授在危急情况下可以使用的专业急救知识和技能。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做到“人人学急救、人人敢急救”。
急救地摊的发起人是河南砥砺律师事务所律师、河南律师行业人道救助志愿服务队队长冯海河,2014年以来,他带领志愿服务队以“急救课堂”“急救地摊”的形式公益宣讲2000多场,通过心肺复苏救活11人。冯海河先后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中国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
如今,冯海河又借助抖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采用“线下教学、线上直播”的形式,将法律保障知识和应急救护知识相结合,为公众解疑释惑,传授急救技能,努力打造“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人人敢施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备受好评 急救地摊受热捧
十多年前的一天早晨,冯海河在上班途中突然看到一位老太太面朝下倒在地上。虽然很多人围观,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冯海河拨开人群来到老人身边,手忙脚乱地扯了扯老人的衣服,推了推她,仍然没有将老太太翻转过来,急得满头大汗。
“不知道怎么救你就不要动,已经打了120了。”围观的人群里冷不丁的一嗓子让冯海河一下两颊绯红。他确实不懂得急救知识,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施救。十多分钟后,救护车来了,却因为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老人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冯海河因此难过了好久,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再眼睁睁看着这样的悲剧发生。很快,冯海河报名参加了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掌握了急救方法,从此踏上了和死神抢夺生命的道路。
2016年4月的一天,冯海河刚出小区门,看到一个男子捂着肚子,痛苦不堪地缓缓走着。他刚要上前询问,男子突然栽倒在地。冯海河急忙拨打了120,用手机拍下现场状况,然后轻轻地将男子放平,呼喊、拍打,经过数十次胸外按压和循环人工呼吸,在110和120赶来前,男子“啊”的一声叫了出来,缓缓睁开眼睛。
从那时起,冯海河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将急救知识传授到哪里。在他的带动下,学会了急救的人们自觉加入到队伍中,最终成立了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短短几年时间,红十字法律服务队的成员已经发展到两千多人,有律师、有警察、有教师、有医生,还有快递小哥等。
几年过去,传授救命技能、保护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急救地摊”越来越受市民们的欢迎。在冯海河的带领下,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的多摊联动不断升级,对前来学习急救的人包教包会,还传授相关法律知识,被市民们喻为郑州的“急救天团”。
严格管理 让急救地摊走得更稳
冯海河介绍,常见的急救包括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外伤包扎以及溺水、触电、癫痫急救等。他认为,在教授公众急救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普及法律知识,让学急救者会急救,更敢救人。
作为一名职业律师,冯海河表示,民法典已从法律上为见义勇为救人者撑腰了。“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冯海河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热心人救人的顾虑。因此,在教人急救技能的同时,冯海河和其他志愿者们还会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宣传见义勇为规定等法律保障知识,让群众学急救的同时,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好自己。
为了能让急救地摊走得更稳、更好,河南律师行业人道救助志愿服务队还专门制定了管理制度,对志愿者注册、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行为准则、活动参与、队服和队徽使用、对外宣传等进行全面、严格、明确的规定。
多年来,志愿者除了深入社区、学校等地传授急救知识和技能之外,还把这一使命融入日常——出门随身携带急救包,是很多队员的习惯,方便在路见有人需要急救时能派上用场。此外,大家还时常把队员们救助醉酒者、倒地受伤者等助人为乐的事迹、视频等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分享,耳濡目染下,更多人行动起来,充满正能量。
“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在危急时刻给予身边的人多一份活下来的希望,对我们而言,一切都值得。”每当有人学罢急救知识道谢时,这些义务传授急救技能的志愿者们,感受到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来源:河南司法行政在线